Home 경제 抛好求才“橄榄枝” 威海这样打造人才“强磁场”

抛好求才“橄榄枝” 威海这样打造人才“强磁场”

by mysdkr

这是一组令人骄傲的数字——

当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62.5万人,拥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专家1158名,高层次人才总量、增量均居全省前列,连续五年被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”。

数字背后,是我市对高层次人才的热切期盼和渴求。

今年以来,我市按照“七赛七比”要求,相继出炉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,陆续建立一项项人才引进机制,让各类人才清晰而真切地感受到,威海正以开放的姿态,在“比谁双创平台更优,比谁人才集聚力更强”这场比赛中,拥抱世界各地的高层次人才。而这些齐聚威海的英才,正为威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打牢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
倾诚招引 让人才扎根威海

留学人才邢洪涛可谓“荣誉等身”:拥有生物学博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,有超过16年的海外经历和丰富的研发管理经验,曾在美国强生、施贵宝等世界500强医药企业的全球总部担任商务高管。而今,他将工作地点选择在了威海。

像邢洪涛一样的才俊之所以选择扎根威海发展,和威海发出力度空前的“召贤令”密不可分:深入实施以“威海英才计划”升级版为统领、21项人才工程、13项支撑措施相互衔接的全方位政策体系,对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资助,对来威就业创业的博士、硕士和本科生发放“521”津贴,对驻威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给予“同城化”资助,对入选各级人才工程的专家给予省内最优的配套支持。

我市持续优化人才发展“软环境”,打造高层次人才“一站式”服务中心,为在威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发放“英才卡”,提供“一对一”服务专员、“拎包入住”的人才公寓及出行、旅游、医疗、健身等30项绿色通道服务,推进人才服务“一站受理、一次办好”。

一条条人才新政传递着威海对人才的热切渴望,一项项优厚待遇饱含着威海对各类人才来威创业发展的满满诚意。

仅有政策“大礼包”还不够,引才手段、引才渠道也不断创新。

10月31日,2019中国威海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启幕。21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及英国、法国、以色列、日本、韩国、乌克兰等不同国家、操着不同语言的人才面对面对接交流,双方合作的梦想从这里起航。这座对接交流的“鹊桥”已经连续搭建四年,有数字统计,前三届共累计吸引15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会,350多名人才直接留威创新创业,110名入选国家级、省级人才支持计划。而今,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。

一次次高层次人才交流对接活动,将威海带向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;威海,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,一次次热情拥抱世界!

倾力筑巢 让人才有“用武之地”

今年年初,任露泉院士及其团队的19项成熟成果落地南海新区科创城,引发不小轰动。随后,他带动60多位教授落户,重点开展工程仿生核心技术开发应用,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方向。

物质待遇、激励奖励、事业平台……对于人才而言,哪个因素更有吸引力?大部分的高层次人才表示,物质待遇、激励奖励等措施固然重要,但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地方能否提供与其知识结构、能力素养相匹配的事业平台,是否真正有“用武之地”。

为此,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,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1家、省级创新平台330家,与国内176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组建了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,打造以国家(威海)区域创新中心为龙头的“1+3+N”区域协同创新格局。

一组数据显示出人才平台在我市产业发展中的几何效应:目前,威海建有院士工作站33家,杜善义院士、沈昌祥院士、任露泉院士等一大批高端人才扎根威海,用人才引擎激发强劲动力,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医药与医疗器械、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、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。 如今的威海,产业聚集,百舸争流,美国惠普、韩国现代、日本软银、德国马夸特、比利时贝卡尔特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,威高、迪尚、三角、迪沙等本土企业群峰竞秀,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、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、碳纤维产业园等一批高端特色产业园区迅速崛起,全市高科技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9%以上。

Related Articles

Leave a Comment